去年十二月,
一群平均年齡約40歲的「老學生」齊聚台中逢甲大學,
犧牲週末假日,就為了人生中年的一場畢業典禮。
「一週只有一天上課,當然要好好把握。四個月下來,
加上小孩同上一個學校,彼此從同學變成朋友。一起走,才會走得遠。」
台中一期經理人班一位校友表示,畢業才是起點的開始。
像是持續研究問題、解題,或者帶著問題去創業。
一開始,課程設計採取為期三個月,
一周五天密集上課方式,
而後因應上班員工需求,調整為四個月,
周間上課兩天、周末一天的方式,
同時強調學中做,
平均五人一組、畢業除了一張證書外,
帶走的還有一個實做作品。
師資來自學界、業界,
一人鐘點費AI學校密集上課的特色,
學員必須邊學、邊工作;
此外,上下課都有助教可以詢問,
目前約有40位左右,正職者每月薪水五萬起跳。
然而,對於工作和上課,處於蠟燭兩頭燒的學員,
堅持上課的驅動力從何而生?
「學習步調很快,如『自然語言』在校要上一學期,
在這一星期三天上完;最大挑戰就是時間分配。」
台中榮總內科部醫師羅盈智自剖。
校務主任蔡明順表示,
「前五大金控派最多人來,經理人班一半以上是副總層級,
每期約一成是醫生。」
校長孔祥重指出,
「快,才會有影響力,才能跟世界競爭。
科技部長遠培養研發人才,但要快就得在政府外頭做。」
他點出該校成立特色:快速有了衝擊力,
先喚起企業對AI的認知,
覺察到AI並非遠在天邊的科幻電影情節,
而是發生在你我身邊。
學員也給出了答案。
「補習班不會從數學理論打底教起,而是餵養考題學程式。
身處在大團體的學習環境中,有制約性,會更認真。」
教務主任蔡明順表示,
公司派往AI學校學習、現任亞洲光學光電技術中心研發工程師林育盟剖析。
「我們很清楚服務對象是約146萬家中小企業和內部員工,」
執行長陳昇瑋點出民間單位AI學校與政府、科技大廠作法的差異性。
也就是說,現在每個人都要是AI原住民,
不會寫程式或演算法,至少要清楚翻天覆地的推力是什麼。
軟硬體大手筆的投入,加上快節奏的開班,和緊密的課程,成效顯見。
「沒量就沒有質,輪子要滾動就要有人去推,
AI學校是加速轉型升級的推力。
外界覺得在撈錢,但我是不支薪的,」
在學界十多年的陳昇瑋語重心長地說,
「產業不需要我們,我就關。在第一天也已經想到三年後的情況。」
隨著AI應用的百花齊放,這所學校未竟之路還很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