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台灣,正以世界最快速度邁向超高齡社會,
面對長達100年的人生,我們比任何人更需要做好準備。

長壽帶來更多的機會,也伴隨著失智症等健康的挑戰,
永續健康趨勢論壇台中場,將聚焦失智症預防與健康促進,
邀請專家共同倡議,從飲食、運動到醫療照護,攜手打造失智友善社會,
讓百歲人生活得久、更要活得好!

講師陣容

范文偉南山人壽總經理


保險業資歷逾30年,熟稔壽險業務銷售與經營管理,於2021年獲得亞洲信譽壽險業務顧問獎「年度最佳執行長獎」殊榮,為臺灣首位獲獎之專業經理人。

有感於「保險」為社會防護網重要的一環,引領公司致力推升國人保險保障,並積極投注心力消弭臺灣健康不平等、醫療不平等現象,持續透過微型保險、醫療關懷計畫,協助社會弱勢族群獲得基本照顧與保障,親力親為與團隊深入原鄉服務,促進永續健康的具體實踐。

重要觀點

  • 隨著長壽人口增加、社會環境快速變化,風險的樣貌改變並增加複雜性,人們對「保險」需求將持續增加。
  • 人生敘事無法重新再來,退休規劃越早啟動越好。無論幾歲,現在就是開始為未來作準備的最佳時機。
  • 為實現理想的退休生活,每個人都要提前準備好三大退休拼圖:健康身體、完善財務規劃,以及充實社交生活。

梁永煌今周刊發行人


經常保有敏銳的觀察,尤其是在洞察台灣社會的高齡化趨勢,《今周刊》總是率先敲響警鐘,在2004年以封面故事〈500萬人消失〉,全面揭示少子化及人口老化將帶來的衝擊,並持續以封面專題報導關注高齡議題的各個面向,例如在2014年及2018年分別以〈第二人生〉、〈退休練習曲〉等專題,為讀者提供退休身心安頓的解方;同時也檢視公共政策是否做好因應高齡化社會的準備,屢屢揭露長照制度、健保醫療危機,並先後以10個封面專題報導公教、勞工年金改革議題,2023年推出〈銀色上班族〉報導後,《勞基法》也在2024年完成相關修法,鬆綁退休年齡的法定上限。

重要觀點

  • 台灣在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,今(2025)年進入超高齡社會,過程只經過7年,相對歐美國家歷經數十年才從高齡走入超高齡社會,台灣又獲得一個世界第一。7年,高齡社會變成超高齡社會,政府、企業、家庭、個人的因應及準備是否充足?我們一定要嚴肅面對。
  • 退休是要練習的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年調查,台灣65至74歲銀髮族憂鬱症的盛行率約為11.7%,而7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則高達19.7%。為什麼「無所事事」的人會陷入憂鬱?有專家研判,可能與退休後生命無所寄託。因此,只有透過練習及準備,才能從工作階段進入退休狀態,度過自在樂活的晚年。
  • 人生是不斷的選擇,對熟齡人口來說,退休是福報,不退休也是福報,自在就好。
  • 去年7月,立法院通過勞基法第54條修訂,將「勞工年滿65歲,雇主得強制其退休」,修改為「勞工年滿65歲強制退休之年齡,得由勞雇雙方協商延後之」,讓台灣企業的高齡就業友善又向前一步。期待「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」65歲屆齢退休規定,能比照勞基微調!

胡紀平工研院健康樂活聯盟副秘書長


長期深耕於智慧醫療、健康照護與物聯網創新應用領域。具有材料與電子研究背景,曾發表多篇相關專利,後來逐步轉向研發管理與技術策略,並主導工研院跨領域計畫。近年來,積極推動智慧醫療與健康資料整合,倡議透過感測技術與 AIoT 平台,強化高齡社會的健康照護服務,並以「全齡科技」為核心,開發從在宅醫療、步態分析到數位雙生健康應用的解決方案。

永續觀點

  • 健康老化:學習國際高齡社會對策,推動社區整合智慧照護,讓長者維持生活自理與尊嚴。
  • 科技共融:跨域整合 AIoT 與健康照護,支援全齡共享的社會。
  • 產業永續:提高大健康產業價值,推動科技產業化與人才培育,打造長期發展動能。

譚敦慈長庚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


現任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,長期致力於健康生活與飲食安全教育,以「從生活守護健康」為核心理念,倡導從飲食、環境與日常習慣出發,預防疾病、減少醫療負擔,並結合臨床經驗與毒物防治專業,推廣乾淨飲食與無毒生活,讓健康照護不僅停留在醫療現場,更能落實於每個家庭。 多年來透過演講、媒體專欄與著作傳遞正確健康觀念 ,影響無數家庭的飲食與生活選擇。近年更關注高齡與失智預防議題,強調從餐桌出發、吃對食物,讓健康成為日常的一部分。

重要觀點

  • 健康從生活開始,日常選擇比醫療介入更關鍵。
  • 吃當季食物、吃原形食材,最自然的飲食就是預防失智與慢性病最好的方式。
  • 減少毒物暴露,為身體減壓,也為長壽做準備。
  • 從餐桌守護健康,才能守護記憶與幸福。

徐文俊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


徐文俊醫師是台灣在失智症領域深具影響力的專家,現任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、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,以及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。他創立了台灣首個實體「失智症中心」,專精於神經心理學、失智症之臨床診斷與治療,並長期投入失智症之社會倡議與公共政策推動。

重要觀點

  • 在專業實踐之外,徐醫師以「全人照顧」的觀點,強調失智症雖難以根治,但透過愛與關係,家庭仍能重新找回快樂與盼望。他主張照顧不僅是醫療行為,更是一種關係的重建與靈性的陪伴。
  • 在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帶領下,徐醫師推動多項創新服務與倡議,包括「甘泉咖啡坊」——一個讓失智家庭能暫時卸下重擔、彼此交流與療癒的空間,同時也致力於推廣「靈性照顧」的理念,幫助照顧者與失智者在身心靈層面找到平安與意義。
  • 多年來,徐醫師持續推動失智症友善社會的建構,從臨床到政策,從教育到倡議,期盼台灣能成為一個讓每位失智者與其家庭都被理解、被支持、被看見的國家。

精彩議程

11/19 (三) 13:00-16:30台中林酒店 3F全球廳
(台中市西屯區朝富路99號)


13:00 - 13:30

報到

13:30 - 13:35

主持人開場

13:35 - 13:50

主辦單位及貴賓致詞

范文偉|南山人壽總經理

梁永煌|今周刊發行人

台中市政府代表(邀約中)

13:50 - 13:55

貴賓合影

13:55 - 14:25

迎向百歲人生,從即刻準備

范文偉|南山人壽總經理

14:25 - 14:55

國人健康解碼,不可不知的失智症威脅

胡紀平|工研院健康樂活聯盟副秘書長

14:55 - 15:15

中場休息

15:15 - 15:45

用餐桌守護記憶,預防失智,從吃對食物開始

譚敦慈|長庚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

15:45 - 16:15

失智不怕,高齡幸福

徐文俊|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

16:15 - 16:30

從今天開始,找到健康之道

梁永煌|今周刊發行人

立即報名

交通資訊

地點:台中林酒店 3F全球廳
(台中市西屯區朝富路99號)

路線一:
國道一(中山高速公路)中港交流道往台中方向下,沿臺灣大道外側,遇朝富路右轉直行約100公尺

路線二:
國道三號(龍井交流道)往台中方向下,遇臺灣大道右轉直行,朝富路右轉直行約100公尺。

路線三 :
中彰快速道路往市政府路方向下,朝富路左轉直行約1公里。

高鐵台中站出站,從【高鐵台中站】搭乘160於【朝馬轉運站(朝富路)】站下車,步行3分鐘即抵。

高鐵台中站出站,從【高鐵台中站】搭乘161於【台中國家歌劇院】站下車,步行10分鐘即抵。

高鐵台中站出站,從【高鐵台中站】搭乘151延於【朝馬(臺灣大道)】站下車,步行9分鐘即抵。

台中火車站出站,至【台中車站(臺灣大道)】公車站搭乘301、303、305、307於【秋紅谷】公車站下,步行8分鐘即抵。

台中火車站出站,步行6分鐘至【台中車站(民族路口)】公車站搭乘323、324、325於【秋紅谷】公車站下,步行7分鐘即抵。

台中火車站出站,步行1分鐘至【台中後火車站】公車站搭乘309、300臺灣大道幹線於【秋紅谷】公車站下,步行8分鐘即抵。

相關報導